电信诈骗“十面埋伏” 提供警惕“平安无恙”
一、宣传标语:防范洗钱在心间,保护权益每一天
二、公众号推文:电信诈骗“十面埋伏”,提高警惕“平安无恙”
1、你了解电信诈骗吗?
据统计,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5万余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犯罪14万余人,利用电信网络实施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7.5万余人,其中,25岁以下人员占31%,高中及以下学历占76.7%。在校及刚毕业学生、未成年人容易成为电信犯罪集团拉拢吸收的对象,因此踏入社会的第一步需要懂得如何识别和防范电信诈骗。
那到底什么是电信诈骗呢?
2022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第三条规定“打击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境外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使用本法。”
2、电信诈骗常见形式
Part1:刷单返利
诈骗分子通过朋友圈、地推、送礼品、小卡片等,引诱受害人加群兼职、做任务,轻松完成点赞、关注等任务即可获得小额金钱,待受害人投入大额金钱后不能提现进行诈骗。
Part2:兼职诈骗
诈骗分子制作虚假的兼职平台或发布虚假的兼职信息,引诱大学生、宝妈等群体兼职做任务,发布的任务为注册社交平台、提供银行卡进行转账等内容。这些账号和银行卡会被犯罪分子用来过渡诈骗得来的资金,受害人无意中成为了诈骗分子的帮凶。
Part3:冒充公检法
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涉嫌诈骗、洗钱、非法出入境等违法犯罪行为,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诱骗受害人将钱转到“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清算实施诈骗。
Part4:冒充客服
诈骗分子非法获取受害人信息后,冒充客服拨打受害人电话,谎称快递丢失、商品问题要退赔,或者实习生失误给受害人办理了会员要取消等,诱骗受害人按照操作将钱转给骗子。
Part5:贷款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金融产品客服拨打受害人电话,谎称需要关闭某些APP金融贷款业务(例如某东白条),否则影响征信。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共享手机屏幕或语音指导客户在该APP进行贷款后,以“保护账户资金安全”“审查账户资金”为由,诱骗受害者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
3、如何防范电信诈骗—牢记四要,四不要
四要:
转账前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对对方身份
选择转账延迟到账功能,发现被骗及时撤回
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示,接听反诈热线的来电
一旦发现自己或亲友被骗,及时拨打报警电话
四不要:
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和身份证信息
不要买卖、出租、出借银行卡或电话卡
不要点击不明链接
不要将资产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